首 頁 資訊 綠·聲音 綠·生活 綠·人物 綠·能源 綠·產業

首頁>生態>資訊

做乘涼者更要做植樹人

2023年04月13日 10:33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本報記者 王碩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4月13日   第 05 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參加義務植樹是每個公民的法定義務。前人種樹后人乘涼,我們每個人都是乘涼者,但更要做植樹人。

清明前后,春意盎然。每年這個時候,我國從南到北漸次掀起造林綠化的熱潮。

4月4日,習近平來到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東壩中心公園的植樹點,再次同首都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這是他擔任黨的總書記以來第十一次參加植樹活動,算上到中央工作以來參加的次數,已經十六次了,而且在福建、浙江、上海工作期間他也都參加了植樹活動。

在本次植樹過程中,習近平一邊率先垂范,身體力行;一邊在與首都群眾的交流中提到了植樹造林的意義,與樹有關的鄉愁,以及科學綠化、綠色發展戰略等。沒有那些華麗的辭藻,從一句句樸素的話語中,我們卻能領會到許多深意……

持之以恒建設美麗中國

林草興則生態興。綠色是美麗中國的底色,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成色。

習近平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綠色發展是我國發展的重大戰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是推進國土綠化、建設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p>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率先垂范到強調加強生態保護,習近平始終關心國土綠化事業,引領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截至目前,森林覆蓋率由10年前的21.63%,增至目前的24.02%。森林蓄積量達194.93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連續30多年保持森林面積、蓄積“雙增長”。

NASA的衛星監測數據顯示,2000年到2017年間1/4的新增地球植被來自中國。

在今年的植樹現場,習近平指出,我國人工造林規模世界第一,而且還在繼續造林。地球綠化,改善全球氣候變化,中國功不可沒,中國人民功不可沒。

習近平曾指出,“植樹造林是實現天藍、地綠、水凈的重要途徑,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p>

在享受綠意的同時,人們也真切地感受到身邊環境的改善。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86.5%,全國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為87.9%?!巴崎T見綠,抬頭賞景,起步聞香”成為許多地方的真實寫照。

與此同時,通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林下種植、養殖、森林觀光等產業蓬勃發展,2021年全國林業產業總產值超過8萬億元。僅新疆阿克蘇,特色林果面積穩定在450萬畝,農民人均純收入中林果業收入占比達到1/3。

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習近平也曾多次指出,“我國總體上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我國林草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問題仍然突出”。

正因如此,在今年的植樹活動中,習近平再次強調,植樹造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要一以貫之、持續做下去。他發出號召,“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種樹開始,種出屬于大家的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繪出美麗中國的更新畫卷?!?/p>

科學綠化 一起履“植”盡責

目標已經確定,但樹要怎么種、義務植樹如何履行也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

在今年的植樹現場,習近平既談到由樹引發的“鄉愁”,也對科學綠化提出了要求。

他對大家說,“我是在北京長大的,我的鄉愁很多都與樹有關?!薄氨本┻^去種的比較多的是楊柳樹,因為北京適合種楊柳樹,同時要注意把針闊林比例結合好,使之更符合生物鏈、生態鏈要求。要在綠化基礎上加強彩化,多種一些色彩斑斕的樹種,努力建設全域森林城市,把北京建設得更美?!?/p>

科學綠化的要求是他在歷年植樹中反復強調的。

2021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隨后各省出臺了系列配套文件和政策舉措,帶動了國土綠化規劃、布局、結構、質量向著更科學、更精準轉變。

例如,改變了過去“就林說林”的慣性思維,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將科學的理念從種樹種草階段延伸至國土綠化全周期;堅持因地制宜,量水而行,積極采用鄉土樹種草種等。

但受多種因素影響,如今在各地的國土綠化中,仍有違背自然和經濟規律的現象出現?!霸谀膬悍N”“種什么”“怎么種”“怎么管”的背后仍需要大量的科學研究以及技術、機制的支撐。

比如在今年“兩會”期間,民進中央在加強黃河流域荒漠化治理的相關黨派提案中指出,一些地區土地整治開墾方式粗放,同時林草種類選擇的科學性不足。以毛烏素沙地為例,某些喬木造林樹種屬于外來樹種,難以實現自然更新,已有林地近年來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衰退現象。

民進中央建議,要提升沿黃地區土地整治開發的科學性,充分考慮防范化解土地“二次沙化”的問題。針對原生沙漠沙地以保護為主、開發利用為輔。同時,完善基于水資源的林草資源優化配置。加強相關課題研究,推動固沙植被選育和優化配置技術升級換代等。

在履行植樹義務方面,自1981年五屆全國人大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后,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成為每一位適齡公民的法定義務。

40年來,全民義務植樹在中華大地蓬勃展開。截至2021年,全國適齡公民累計175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累計植樹781億株(含折算)。同時,義務植樹將盡責形式由傳統以植樹為主,拓展到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愿服務和其他形式等8大類50多種。

今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習近平再次強調,要創新組織方式、豐富盡責形式,為廣大公眾參與義務植樹提供更多便利,實現“全年盡責、多樣盡責、方便盡責”。

據記者了解,近日,各地主動回應社會公眾希望參與義務植樹的多元需求,結合實際積極開發上線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義務植樹盡責活動,特別是“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全面推開。

社會公眾可以通過全民義務植樹網絡平臺查看了解、報名參與?!霸贫恕敝矘?、“碼上”盡責正在成為新常態,義務植樹進入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階段。

聚焦森林“四庫”發揮多重價值

2022年3月,習近平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指出,“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現在應該再加上一個‘碳庫’?!边@一科學論斷形象概括了森林的多元功能與多重價值,生動闡明了森林在國家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與作用,也為實現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植樹時,習近平再次強調,森林既是水庫、錢庫、糧庫,也是碳庫。

據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林金星介紹,森林的作用是隨著人們的認識不斷加深的。從最早利用森林提供木材、野果等發展生產、維持生計,到發展林下經濟,種植中草藥以及核桃、栗子、油茶等;從認識到森林作為地球上最重要的陸地生態系統,能夠提供氧氣,在防風固沙、水土保持等方面發揮作用,到提供碳匯,作為實現國家“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技術路徑和戰略選擇,森林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他指出,雖然目前森林覆蓋率大幅提升,但森林生產力還不高,只有國際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因此未來要更重視森林重建和森林質量的提升工程。

在近日中國林科院、中國林學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森林“四庫”學術活動上,與會專家認為,森林作為“水庫”,發揮著養水、產水、凈水等功能;作為“糧庫”,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用林產品;作為“錢庫”,在經濟林、木竹加工、林下經濟、森林康養等領域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作為“碳庫”,具有潛力大、成本低、生態附加值高等優點,是目前最為經濟、安全、有效的固碳增匯手段之一。因此,要繼續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力度,加強重點技術科技攻關,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局長蔡中平提出要建好用好人工林“四庫”。具體到“碳庫”方面,他建議從國家層面加快建立林業碳匯計量體系、速生優勢樹種碳匯方法學和林業碳匯交易規則等政策機制,推廣“以木代鋼”“以竹代塑”等,更好落實固碳減排。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樸世龍指出,現階段大規模植樹造林確實對我國碳匯起到重要作用,但隨著整體林齡增加等原因,碳匯能力也會逐步下降。因此他建議,什么時候造林、在哪里植樹造林,都需要進行綜合區劃。當前,亟須構建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匯可持續管理系統,把“多數據、多過程、多尺度、多方法”相融合,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的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計量體系,為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科學依據。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爸矘湓炝?,種下的既是綠色樹苗,也是祖國的美好未來?!痹谶@美好的季節,讓我們一起,用實際行動種下祖國的未來與希望。


編輯:魯雅靜

7723影视大全在线看,19岁潮水欧美最强rapper,强奷小箩莉小说,免费强奷视频网站,他掀开裙子舌头伸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