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綠·聲音 綠·生活 綠·人物 綠·能源 綠·產業

首頁>生態>資訊

生態環境部:我國生態保護紅線已完成劃定并發布

2023年04月28日 15:47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4月28日電(記者 王菡娟)記者從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生態保護紅線已完成劃定并發布。其中,陸域生態保護紅線覆蓋的國土面積不低于300萬平方公里,海洋生態保護紅線不低于15萬平方公里。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王志斌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是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制度創新,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生態保護模式,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出了中國方案。

2019年,中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行動倡議,入選了聯合國“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全球15個精品案例。2020年,“生態保護紅線-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制度創新”案例入選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100+全球典型案例”中的特別推薦案例。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一邊與自然資源部共同推進紅線劃定和評估調整,一邊在生態保護修復上強化統一監管,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在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監管能力、實施生態環境監督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2022年12月,生態環境部印發了《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監督辦法(試行)》,聚焦誰來監督、監督什么、怎么監督和結果應用,明確了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監督制度安排和具體工作要求,規范和指導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監督工作,確保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2020年至今,生態環境部先后印發《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指標體系(試行)》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范保護成效評估(試行)》等8項系列標準,不斷提高監管科學化規范化水平,推動國家和地方數據互聯互通,形成有效的監管體系。

同時建成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由國家發改委立項,生態環境部組織建設的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項目近日完成驗收,投入業務運行。平臺邊建設邊應用,綜合利用30余顆國內外衛星資源,聚焦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監督,自動化掃描和識別地表的局部變化,及時監測預警生態破壞風險。累計發現各類人類活動圖斑3萬余個,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黃河長江警示片拍攝等重大任務提供生態破壞問題線索2000余條,對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等重要生態空間基本實現全覆蓋,形成了支撐和服務全國生態保護修復監管的衛星“天眼”。

“我們還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破壞問題監管試點。從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出發,指導天津、河北、江蘇、四川、寧夏率先開展試點。聚焦重點人類活動,依托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將遙感監測提取的疑似問題線索移交有關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流域監督管理局進行實地核實,與地方開展會商,督促問題查處整改?!蓖踔颈蠼榻B說。

王志斌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深化“53111”生態保護監管體系建設,推動實施《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監督辦法(試行)》,持續加大監管力度,守住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


編輯:魯雅靜

7723影视大全在线看,19岁潮水欧美最强rapper,强奷小箩莉小说,免费强奷视频网站,他掀开裙子舌头伸进去